75周年校慶校長序言

崇真書院於1950年創校,今年迎來75周年校慶,本校仝人滿懷感恩之心,共慶同賀校慶盛事,共證上帝四分三世紀的引領。
事緣,巴色傳道會韓山明牧師(Rev. Theodore Hamberg)及黎力基牧師(Rev. Rudolph Lechler)二人蒙神差遣於1847年來華傳教,宣講福音,建立教會,並開辦醫院及學校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巴色會在華南地區逐漸擴展,信徒數目日增月盛。崇真會(「崇拜真神,崇尚真道」的意思)於1924年成立,及至1956年獲立法局批准成為法定團體,命名為「基督教香港崇真會」。1928年元旦,深水埗會堂自立開幕,並於1931年正名為「中華基督教深水埗崇真堂」。1950年9月1日.深水埗崇真英文書院開課,翌年遷至大埔道58號巴色樓。深水埗堂隨後於1951年及1959年增辦幼稚園和小學,以「興學傳道」為使命,向深水埗區居民提供全面的中、小、幼教育服務。崇真書院於1975年獲教育署批准轉為津貼學校。
1982年,巴色樓屋頂塌陷封閉,書院因地方不足而轉為半日制,分上、下午上課。1985 年,深水埗堂獲教育署批准開辦沙田崇真中學,接收部分學生和教師,其後再於1988年應教育署建議,遷校屯門。書院於1992 年分階段遷入屯門新址,舊址則歸私立小學暨幼稚園使用。崇真書院在「屯門良才里九號」服務至今,已33載。
本人於1993年加入崇真書院,見證神的僕人在屯門延續兩位宣教士和深水埗創校先賢之努力。當年,屯門還是一個新市鎮,張文彪校長(崇真書院第13任校長)在新舊兩校之間奔波,在屯門新區延展深水埗的教育工作,逐步建立屯門新校的制度及關懷文化,孕育出「健康教育」及「豐盛生命教育」的理念,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學生。張校長榮休後,繼任的黎大志校長深化了這些工作,提出「修德進業」的教育方針,強調品德和學業並重。本人於2019年接任黎大志校長,雖然面對不少挑戰,但主的恩典足夠,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(林後12:9)。崇真書院以「信、望、愛」(林前13:13)為校訓,於2003年成為香港首間獲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金獎健康學校,學生品行端正,謙恭有禮,老師皆深愛他們,設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;除引導他們學習學科知識和建立良好品德和價值觀,更向他們傳遞福音,讓他們在少年時期認識神和祂的話語。
時至今日,隨著世界、祖國和香港社會科技化和數字化的發展,學校的教育也應作呼應,以裝備學生迎接未來。75周年校慶得蒙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太平紳士惠臨主禮,並主持新設施的揭幕儀式,本校仝人深感榮幸。新圖書館的落成象徵老師對學生追求知識和智慧不變的期望;數碼音樂混音室顯示本校課程變革的具體行動。校慶主題是「照亮人,榮耀神。In His Grace, Go Beyond and Above」,我們藉詩歌創作和崇拜,歌頌神的恩惠並獻上感恩。未來,崇真書院必將繼續榮神益人;一直眷顧我們和守約施慈愛的神必定一如往昔與我們同在,讓學校在祂的恩領中,Go Beyond and Above。